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貧窮與社會安全
POVERTY AND SOCUIAL SECURITY 
開課學期
97-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古允文 
課號
SW5016 
課程識別碼
330 U22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09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快速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動下,透過就業相關體系的社會安全制度設計,並不盡然適用,失業問題的惡化會使貧窮問題凸顯出來,而且並不限於那些我們印象中的弱勢族群,甚至會往一般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口群,乃至白領勞動力擴張,於是有了「新貧」(new poverty)概念的出現,意指依賴社會救助者數目的增加、失業及不確定就業情形的增長、單親家庭數目的增加以及遊民問題的惡化等。甚且,「新貧」的出現並不意即「舊貧」的消失,而會交互作用使得舊貧團體更加雪上加霜。影響所及乃逐漸被排除到社會主流之外,其效果並延伸至下一代,成為「低下階級(underclass)」的形成原因之一。隨著近幾年來失業與不穩定就業問題的惡化,連帶影響國民的所得水準以及在工作生涯期間累積其退休準備的可能性,更實質地衝擊了立基在「就業」基礎上所建構出來的各種社會安全措施。其實,在西方各國的經驗中,健康、年金、失業給付與社會救助四項向來是社會福利的最大宗工作,也佔有最多的的社會福利支出。而不論國民年金最後是採用個人帳戶、社會保險、或福利津貼,終究必須考慮到與社會救助接軌的問題。因為個人帳戶制對所得不高者而言會有準備不足的危險;社會保險制的給付會受限於保費的繳納;而福利津貼制每人每月數千元之類的額度,相對於台灣地區的貧窮線標準,恐怕連溫飽都不可能。所以,社會救助作為最低生活安全網的角色,似乎並不容易被取代。由此,也突顯出對貧窮問題本質與相應之各種社會安全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課程目標
教學目的將採講授、導讀與討論並重的方式,針對當代貧窮問題的本質,我們亟需一套新的認識與思維,進而建構出新意義的社會安全體系,才能真正有助於舒緩新時代民眾的經濟不安全問題。所以,我們將涵蓋\以下諸多議:當代貧窮問題的本質、基本生活安全網的國際趨勢、現行社會安全與救助相關臨時方案的檢討、新環境下的新思維、以及建構台灣多支柱的基本生活安全網。藉此建立學生從貧窮問題分析一直到政策回應的一系列思辯能力。 
課程要求
評量方式:包含學生出席課堂的情形、指定文獻的整理報告、以及最後之期末書面報告(不得少於10,000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Alcock, P. (1993). Understanding Poverty. London: Macmillan. (A)
Berghman, J. and B. Cantillon (eds.) (1993). The European Face of Social Security. Aldershot: Avebury.
Bowles, Samel et al. (eds.) (2006). Poverty Trap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raig, David and Doug Porter (2006). Development Beyond Neoliberalism? Governance,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Routledge.
Dean, Hartley (1999). Poverty, Riches and Social Citizenship. Basingstoke: Macmillan.
DWP (2006). Making a Difference: Tackling Poverty-A Progress Report. London. (B)
Hill, Michael (1996). Social Polic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Jordan, B. (1996). A Theory of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 Cambridge: Polity.
Midgley, J. and M. Sherraden (1997). Alternatives to Social Security: An International Inquiry. Westport, Connecticut: Auburn House. (C)
Oppenheim, C. and L. Harker (1996). Poverty: The Facts. London: CPAG.. (D)
Room, Graham (1990). ’New Povert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London: Macmillan. (E)
Room, Graham (ed.) (2002). Poverty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Spicker, Paul (1993). Poverty and Social Security. London: Routledge. (F)
Spicker, Paul (2007). The Idea of Poverty. Bristol: Policy Press.
Wood, P. (1991). Poverty and the Workhouse in Victorian Britain. Gloucestershire: Alan Sutton. (G)
期刊論文: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導論 
第2週
2/26  貧窮的歷史發展 
第3週
3/05  貧窮的本質 
第4週
3/12  貧窮的成因 
第5週
3/19  貧窮測量 
第6週
3/26  新時代的貧窮問題 
第7週
4/02  溫書假 
第8週
4/09  作業一 
第9週
4/16  貧窮與政策辯論 
第10週
4/23  社會安全制度與貧窮 
第11週
4/30  社會安全給付 
第12週
5/07  社會安全的影響 
第13週
5/14  比較社會安全制度 
第14週
5/21  作業二 
第15週
5/28  端午節 
第16週
6/04  社會安全制度的未來 
第17週
6/11  台灣貧窮現象討論 
第18週
6/18  期末考